中药柜在古代又被称为是七星斗柜,上下左右七排斗(不包括底层)。因其调剂药品,方便易取,找药容易,故又有“抬手取,低头拿,半步可观全药匣”的特点。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五行属性,药品最好摆放在与药品的五行属性相同或相生的五行方位上。
目前传统中药柜大多以实木、不锈钢为主要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在郑州慕亚药店装修设计公司里,通过多年的中药柜设计制作,掌握了一套把传统的榫卯结构、燕尾榫结构和现代化设备生产做到了完美的融合,建成了从木材烘干、下料、精加工、组装到喷漆包装的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所生产的中药柜产品结合严密、结构牢固、尺寸合理、质量稳定。
中药柜的作用及中药柜斗谱的排列相比大家都十分清楚了,但是中药柜具体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恐怕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传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平易近人。有一次,一位布衣木匠,不小心碰伤了腿,来找华佗医治,华佗给他开了些药,并嘱咐药用完了再来。可七八天过去了,木匠一直没来,华佗便亲自上门看望,只见那木匠的伤更重了,木匠为难地说:“眼下我连锅都揭不开了,哪还顾得上治腿啊!”华佗听了忙说:“那也不能眼看着伤口溃烂啊!”自此以后,华佗每隔一天就给木匠治一次腿,直到木匠的腿痊愈。
木匠十分感激华佗,腿好后便登门来道谢。闲谈中他看到华佗的药都是放在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布袋里,又占地方又不方便,心里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他就问华佗:“你们做医生的,得备多少味药啊?”华佗说:“有四百多味,但常用的就365味。”
木匠回到家里,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为华佗特制了一个用来存放中药的中药柜。药柜上共有400个小药斗,当时每个药斗只放一味中药。华佗看了非常满意,从此以后华佗就把他多年来收集的中药材都存放到了那个木匠为他打造的药橱里,并在每个小药斗上标注了药材的名称。
这就是现在中药柜的由来,然后根据中医的不断发展,中药柜的药品摆放和个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调,但大致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方便使用,合理摆放,而且还有专门的斗谱口诀流传至今,下面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按处方需要摆放;
2、按单方构成摆放;
3、按入药部位摆放;
4、按药物性味功用摆放;
5、按需要格外保管的药物格外摆放。